车生活 > 发现 > 汽车界的海底捞 看看外国二手车网站

汽车界的海底捞 看看外国二手车网站

[导读]不评车了,说点儿汽车行业的事儿,无论是买卖车的,还是做汽车船舶的,包括汽车媒体,都在寻找新的生存模式,谁也不愿意被厂商或者搜索引擎绑架着走下去。而国外的Beepi模式我们能否借鉴呢,不知道,大家一起想想吧 ...

  观察:Beepi模式是否适合中国

    最近,汽车圈儿里一个现象级网站Beepi.com突然蹿红,业内人士纷纷讨论Beepi模式成功之处在哪儿,能否复制到中国来。

    之所以说是蹿红,是因为该网站4月份才刚刚上线,服务对象也仅限于美国加州,服务团队仅有14个人。但就是这么一个刚刚兴起的小范围服务团队,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说这么多开场白,Beepi.com到底是干嘛的。说白了就是二手车买卖网站,看来并不是一个什么创新型的企业,而是司空见惯的一个中介性质的网站。在美国这种百年历史的汽车产业里,为啥它就能突然脱颖而出呢。中国多如牛毛的汽车类媒体能否借鉴其成功模式呢?

    我们先看看Beepi的核心价值在哪儿吧。其实Beepi独特的地方就是,这个二手车交易平台把他的用户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细分,把二手车卖家和买家中最有价值的用户给细分了出来。Beepi的用户分成两类: 一类是拥有优质二手车的个人卖家,一类是想买优质二手车的买家。看懂了吗?如果仅仅这么个解释,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可被看好的地方吧。

    其实奥秘就在“优质”两个字上,优质的标准是什么,怎么评判优质。这在中国就是一句话、一个口号、一个忽悠、一个欺骗来解决的课题,在Beepi上却是其核心价值。

    优质二手车卖家的痛点:市场上大家都觉得二手车存在很多猫腻,这是全球通病,美国也不例外。所以你有好的二手车的话,你也很难卖到一个理想的价格,因为你没有标准证明自己的车没有猫腻。

    如果你直接卖给二手车行的话,价格肯定要便宜,因为车行比你掌握的客源要多,他们还有租金的成本,人工的成本,他们就是靠低买高卖才能够生存。

    如果你不想卖给车行,你只有放到58同城之类的网站上去直接卖给个人,或者直接在车上贴上标签你要售卖这辆车,等你的邻居或者路人看到了,有兴趣联系你。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来直接卖给个人,对卖主来说都是很麻烦的事情,因为个人用户会提出很多非常不专业的瑕疵,以此要挟砍价等等,这还不算各种欺诈和恶性抢劫事件。

    反过来,买家的担心跟卖家是完全一样的。他甚至无法判断你是不是真的个人行为的卖车,更没有专业能力判断这车到底存在哪些隐患,因此要么“赌博”,要么通过压价来分担风险。

    而Beepi就是把双方的担心细化出无数的评判标准来,无论是专业的还是感官的,每一项都设置评分,总共185项评判内容,对一款车进行极其变态的细化评测,让买卖双方都在极其透明的状态下进行交易。这就屏蔽了很多“蒙事儿”的卖家和“讨便宜”的买家,大家都在一个共同目的下进行交易,那就是“优质”。

    当然,Beepi还有一些门槛,包括使用年限不得超过6年,公里数不得超过10万公里,各种保养、维修记录必须完善等等。这个门槛是目前国内很多“品牌二手车”的招牌内容。但这在Beepi仅仅是开始。它更绝的是,给买家10天的试驾期,如果觉得不合适免费退货。这看似对卖家不公平吧,其实不怕,如果卖家在网上30天内没有卖出自己的爱车,Beepi亲自买单。

    这么看来,Beepi 的核心资源应该不是买卖双方的客源,而是非常牛掰的“验车师”。至于他们的盈利模式,Beepi直接收佣金,每台向卖家收取9%的佣金,依旧很透明。

    那么中国到底能不能照搬Beepi呢,有几个课题需要思考:第一,专业的验车师怎么认证?第二,185项评分细节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第三,中国二手车年限、公里数、维保记录的真实性谁来监管。我的天,这三点对于中国现状来说简直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在中国,一个二手车认证机构的信任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连官方“的C-NCAP都臭遍街了,谁能为盈利二手车中介机构做认证呢?185项评分,有多少人懂得这185项代表什么呢,最终会不会演变成只看总分不看细节呢?至于公里数、维保记录只能“呵呵”了。

    如此说来,Beepi在中国就没有任何可借鉴的地方吗?不,坚决的不。美国人把“优质”作为细分市场细化、发扬、广大。中国人缺的是信任和服务,如果能把“信任”、“服务”做到极致,刚才的三个课题就抖迎刃而解。

    换一个角度想想,Beepi就是美国的海底捞,把优质服务做到极致。中国不是做不到,而是看有没有人愿意这么做。海底捞至今没人复制,不是有啥核心技术在里面,拼的就是所有细节都考虑到了,看似没有核心价值,但就是让模仿者很难复制。

    上个月,汽车之家耗费2.1个亿抢到了百度阿拉丁,易车用1.3亿搏得移动端百度阿拉丁。貌似所有的汽车用户流量都被这两家网站抢走了,没有给其他专业媒体留下任何机会。但人们不能忽视中国一句老的商业口号“第一次不来是你的问题,第二次不来是我的问题”。也就是说,争抢流量入口并不是绝对的,能够从细节服务出发,把客人留下才是正经。

    拥有大量专业汽车编辑的媒体们,与其总让编辑按照模式去试驾出评测报告给广告主看,不如让他们都转变成为用户服务的“验车师”。中国4S店制度阻碍了汽车电商的发展,但却阻碍不来二手车市场电商化,谁能率先树立自己的“二手车认证”品牌,谁就能先走出汽车行业媒体衰败的泥潭。阿门!

分享到:
已有 条评论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张

视频排行

版权信息

伟讯科技 车生活网 版权所有 豫B2-20100015-4 powered by 车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