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生活 > 行走

一个月前 | 敬淑芳 | 
[导读]时光境迁,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很多当时的汽车设计已经不见了踪影,但是经典的设计还是留在了人们心中。

    在100多年的汽车历史中,有着太多推陈出新的设计。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科技更迭及汽车工业的发展,曾经汽车上很多的设计,都显得老态龙钟并且不能符合新时代汽车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或因技术落后或因安全及人性化设计不足等原因,最终被滚滚向前的车轮抛弃在了路上。然而这些设计中有很多还是值得我们去一探究竟的,毕竟设计的演变也恰恰从另一面印证了汽车文化发展的魅力。

    辐条轮毂
    早期的汽车中这种辐条状的轮毂是最为常见的设计之一,由于早期汽车本身的重量及车速有限,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样的辐条轮毂完全可以满足负荷载重及车轮行驶的要求。但随着发动机功率被有效提升及大马力发动机的应用,汽车在重量及行驶速度上有了质的提升,这种辐条状的轮毂就越来越力不从心,很难满足车辆长时间行驶后轮圈的圆度及提供足够的抓地力,辐条轮毂就这样被质量更坚固的钢制轮毂及后来更轻更结实的铝合金轮毂所取代。

 

    独立保险杠及防撞锥
    早期的汽车中是没有保险杠及防撞锥这种设计的,毕竟车辆速度有限(要知道那个年代很多2.5 2.8排量的发动机只能提供区区二三十匹的马力)因此即使真的发生碰撞事故,对人的伤害也并不大。进入20世纪后,随着汽车速度的大幅提升,防撞锥及独立保险杠也就应运而生。

    早期的防撞锥带有坚硬的锥头,设计的初衷是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为车辆提供保护,避免车体受到严重损伤。这样的设计在保护车辆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坚硬的锥体对行人的损伤也是巨大的,因此防撞锥在日后的设计中逐渐被取消。

    时至今日,曾经的外置保险杠都已被内置刚性金属或工程塑料的防撞梁所取代,毕竟内置的保险杠在对行人的保护方面有着其他设计不能比拟的优势,在车身整体造型设计上也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及未来进一步流线造型的设计趋势。

    白圈轮胎
    稍微细心一下你就能发现,早期的老爷车上白边轮胎十分常见,这种设计的来源于对控制成本的考虑。众做周知,轮胎是由橡胶经过化学加工制成,而橡本身的颜色就是白色,只是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加入碳粉等物质,在提高橡胶耐磨性的同时颜色也会逐渐变黑。由于早期受加工成本较高的原因,人们往往只把与地面接触的那部分进行了耐磨处理,而对于不与地面直接接触的轮胎侧壁则保留了未加工过的天然橡胶(其颜色自然就为白色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橡胶硫化的成本逐渐降低,最终这种白圈轮胎还是逐渐被目前我们常见的黑色轮胎所取代。

    其实在今天,军队以及很多特种车辆上还是能够见到类似的白圈轮胎,个人认为应该是装饰作用更大,毕竟白圈轮胎在视觉上能为车辆带来更精神抖擞的效果,与阅兵式上的白手套所带来的效果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再说点题外话,除了传统的白圈轮胎外,目前市场上还存在着很多彩色轮胎。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要说的不是那种整个轮胎都是一种颜色的轮胎,而是同白圈轮胎一样在胎壁处带有彩色图文的轮胎。普利司通就曾经推出过类似的彩色轮胎,与传统白圈轮胎不同,此类轮胎主要是通过在防变色层上印上印油和保护层,从而在不改变轮胎质地结构的情况下将图文印刷到胎壁上。不仅不增加重量而且相比白圈轮胎(原始状态的白色橡胶密度较大,因此重量也相对较大)燃油消耗也更少。

    木质仪表盘
    汽车工业的早期阶段,木质或钢制材料成为汽车内饰的主要用料,从中控仪表盘到车门把手木质的设计随处可见,并且往往都是大面积的被采用。然而木材质也存在着易划伤变形等特点,加工时的难度和成本也相对较高。随着之后化工技术的发展及成熟,木质的内饰逐渐被韧性好、耐腐蚀、强度高的塑料所代替。对于今天而言,木材质依然在很多豪华车的内饰采被用作装饰材料使用,当然也仅仅是用作提升豪华感及质感的用途。

    摇把
    最初的汽车设计中没有起动电机,因此发动汽车时需要通过与曲轴连接的摇把来完成,早期的摇把都固定在发动机前方。即便到了化油器时代(虽然那时已经装了启动马达),但在冷车状态下有时也会启动困难,还是需要这种摇把的外力介入,完成点火过程。直到电喷技术的逐渐普及,摇把这种设计才被逐渐淘汰。但摇把这种设计还是伴随汽车工业走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

    车头立标
    汽车前盖上的立标设计曾经是权利地位的一种象征,同时也是汽车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十年前当汽车初次相对大规模的走进普通国人的家中时,很多人甚至都有为自己那没有立标的车上装一个这种东西,那个时候大家都觉得有了立标才更有面子,即便是在几年后的QQ身上也经常能看到各种标号的立标矗立在车头。

    随着汽车安全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这种立标在碰撞时对行人的伤害巨大,现在除了劳斯莱斯、宾利等豪华轿车,几乎所有汽车上的立标都被取消。之所以劳斯莱斯等豪华车没有取消此类的设计,主要是其对固有文化的一种传承。但这些豪华车生产商针对碰撞也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车头的这些立标会自动收缩进入车头内部,从而避免对行人造成伤害。当然这项技术在前几年并不完善,碰撞时立标可能会发生故障未能及时收缩,为此劳斯莱斯、宾利都针对此事进行过召回处理,经过完善后现在的情况应该好多了。
 
    后排吊带
    后排吊带这种设计只出现在曾经的豪华车上(早期的国产红旗上也有此设计),其作用是后排乘客可以用它来搭胳膊,后排吊带大多是采用柔软的线绳编织而成,当胳膊跨入吊带并随着车辆行驶中的颠簸一晃一晃时,想象一下,这种感觉应该还是很惬意的。但吊带的设计总规看起来还是怪怪的,并且实用性也一般,因此这种设计也逐渐的消失。
 
    气喇叭
    气喇叭最早出现在马车上,当时为了便于司机的使用,一般都安装在风挡玻璃旁边,后来逐渐演变到今天常见的方向盘中间位置,汽车电子技术普及之后,各种气喇叭逐渐被声音更加清脆的单频和双频喇叭所取代,但目前在一些特种车辆、大中型载重卡车及改装过的车辆上还是存在着气喇叭的设计(当然现在的气喇叭声音及威力要远远超过早期时代),但当今的这种气喇叭其产生的巨大音量往往也会扰乱生活环境、形成新的噪音污染。对此我们只能再次呼吁这些特种车辆的司机能够合理的使用喇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为大家创建一个和谐的交通环境。
 
    通排座椅
    早期马车上所采用的通排座椅设计其实被沿用了很长时间,甚至在汽车发明百年之后此类的设计也会偶尔的出现在某些豪华车上。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容纳更多的乘客,并且乘客之间甚至还可以进行更多亲密的接触。

    但通排式的设计难免会在安全性上存在着某些缺陷,比如前排气囊该如何放置以便发生碰撞时能够更准确有效的保护乘客。安全带如何布局才能更加合理便利。同时变速箱挡把该如何放置也是个不小的问题,毕竟采用怀挡的设计并不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另外通排式的布局也需要占用车辆更多的空间,真要挤三个人的话乘坐的舒适性肯定会大打折扣。最终基于安全及使用便利性等方面的考虑,通排座椅在之后的设计中被逐渐取消,最终也只停留在了漫漫的汽车历史中。
 
    翻转式头灯
    是的,翻转式头灯看起来总让人精神一震,它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广泛的应用于跑车的设计中(例如我们熟知的法拉利F40、三菱GTO等)。这种翻转式头灯在白天不用时可以隐藏在车内,夜幕降临时则可以升起来使用,在那个时代即降低了风阻,节省空间又凸显了个性,因此广受欢迎。但随着交通安全法规越发的严格,加上翻转头灯本身故障率高、维修繁琐等因素的制约,最终这种看起来酷酷的大灯也结束了其短暂的历程。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这些设计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河流,但是其在汽车历史上的地位却是不可磨灭的,他们不仅鉴证了汽车的过去,又推动了汽车历史的向前发展。

分享到:
已有 条评论

IP date file not exists or access denied网友 游客一个月前

点32个攒

IP date file not exists or access denied网友 游客一个月前

白色轮胎还真是没怎么见过啊

IP date file not exists or access denied网友 游客一个月前

社会是处于前进模式的,有些东西淘汰是正常的。

IP date file not exists or access denied网友 游客一个月前

其实那个白圈还挺个性的说

IP date file not exists or access denied网友 游客一个月前

有些东西还是很经典的

评论
您可以登录车生活后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张

热门文章

城市·热点

最新评论

版权信息

伟讯科技 车生活网 版权所有 豫B2-20100015-4 powered by 车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