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生活 > 观点

一个月前 | 赵振兴 | 
[导读]什么是夜饮晨驾行为?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头天晚上喝酒过量或者说喝醉酒之后,第二日并没有真正的醒酒,便驾车上路了。这个时候因为驾驶者体内酒精含量过高,所以驾驶行为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安全因素。警方也对此种行 ...
  醉驾入刑一年多来,“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深入人心,酒驾现象明显减少,但是有这样一种酒驾的现象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那就是“夜饮晨驾”现象。
 
  其实“夜饮晨驾”很好理解,就是头天晚上喝酒过量或者说喝醉酒之后,第二日并没有真正的醒酒,便驾车上路了。这个时候因为驾驶者体内酒精含量过高,所以驾驶行为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安全因素。警方也对此种行为越来越重视,屡屡严查。
 

 
  据某媒体报道,郑州市交巡警一大队大队长王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伴随着醉驾入刑和警方的严厉查处,饮酒后立即驾驶车辆的现象明显减少,但是人们对饮酒后间隔多长时间再驾驶机动车没有正确的认识。有的驾驶员认为饮酒后休息几个小时或者睡一觉以后就可以把体内的酒精代谢完,不会属于酒驾。从目前查处酒驾的情况看,大多数驾驶员在晚上饮酒后第二天驾车仍属酒驾,甚至是醉驾。
 
  王勇强调,警方查处酒驾不是以驾驶员饮酒后和再次驾车间隔的时间长短为依据,而是根据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标准,只要达到国家规定的20至80毫克/100毫升即为酒驾。
 
  --------------------------------------------------------------------------------
  5月16日上午9时,李某驾驶一辆五菱面包车在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被民警用呼吸式酒精检测仪检测出来涉嫌醉驾,后经抽血检验,李某血液里面的酒精含量达到155毫克/100毫升,已超过国家规定80毫克/100毫升的醉驾标准,属醉酒驾驶。经讯问,李某5月15日晚8时在自己的出租屋内饮用42度白酒约8两。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刑事拘留。
  5月16日上午8时15分,杨某在金水路与经八路交叉口驾驶一辆两轮摩托车被民警查处,经现场呼吸式酒精检测仪检测涉嫌酒驾,后经抽血检验,其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113毫克/100毫升,属醉酒驾驶。经讯问,杨某2012年5月15日19时30分与朋友吃饭时饮用56度白酒约半斤。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刑事拘留。
  5月25日上午8时,徐某在金水路与玉凤路交叉口驾驶一辆丰田轿车被民警查处,经呼吸式酒精检测仪检测涉嫌酒驾,后经抽血检验其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99毫克/100毫升,属醉酒驾驶。经讯问,徐某5月24日21时与朋友吃饭时饮用52度白酒约4两。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刑事拘留。
  6月21日早上7时50分许,在郑州市花园路与纬五路交叉口,一辆黑色的伊兰特轿车因为违法变更车道被交巡警拦停。在检查驾驶员的驾驶证和行驶证时,交警发现驾驶员陈某一脸疲惫,眼睛中布满血丝。经检测,陈某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77毫克/100毫升,属酒后驾驶。经询问,陈某承认6月20日晚上8点多和3个朋友在一起吃饭时喝了大概三两白酒,之后就回家睡觉了。次日早上,他没吃早饭就开车去上班。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民警对陈某作出了处2000元罚款、暂扣驾驶证6个月及一次扣12分的处罚。
  --------------------------------------------------------------------------------
 
  那么,酒精在人体内到底能存留多长时间才能逐渐消散呢?
 
  笔者查阅相关医学资料显示:在通常情况下,人饮酒后2至5分钟即可在血液中发现酒精,随后酒精会在肝脏里逐渐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被吸收、分解、代谢。这些反应必须通过人体的各种特殊酶类才能进行,有的人体内含各种酶比较多,有人则较少。含酶多的人虽饮了较多的酒,但能顺利地完成上述化学变化,血液中酒精浓度便会很快下降;而这些酶含量比较少的人,酒后不能顺利完成上述变化,血液中酒精浓度下降缓慢。
 
  同时,每个人对酒精吸收和分解的快慢不同。喝了“隔夜酒”驾车是否构成酒驾因人而异,不同情况下,即使同样的饮酒量也会导致饮酒者的血液酒精浓度有很大的区别。这就导致有些人喝酒后歇几个小时,酒精浓度已经低于酒驾标准,但有些人却可能处于峰值,甚至出现10多个小时后血液酒精浓度仍然处于超标状态的情况。
 
  由此必须要注意的是,因为每个驾驶员的个人体质不同及饮酒数量的不同等多种因素考虑,结合平时查处酒驾的实际工作经验,一般情况下,建议驾驶员饮酒后至少间隔24小时再驾驶车辆。
分享到:

标签: 夜饮晨驾违法 隔夜酒会判刑

已有 条评论
评论
您可以登录车生活后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张

热门文章

城市·热点

最新评论

版权信息

伟讯科技 车生活网 版权所有 豫B2-20100015-4 powered by 车生活网